第(2/3)页 而大王又不允许抓青壮当炮灰,火药炸门一来就试过了,对方早有防备,根本就没用。 ……… 秦宇接到秦猛和牛金星的急报后,也是眉头紧皱。 见两路大军攻城时,都伤亡颇大,也是心如刀绞,不由得感叹,在古代,炮灰部队还当真少不得,精兵要有,垃圾部队同样也要有。 不过,也终于确定了卢象升的真实意图,那五万兵马绝对是南下增援襄阳的,否则杨嗣昌绝不敢抽掉襄阳城中的兵马去增援谷城。 虽然这几乎保守到令人发指,绝不是有见识的将帅能干出来的事,但历史上明末的文官武将确实频频干奇葩事,将一手好牌,最后打的稀烂,所以也懒得再纠结。 确定了对方的意图后,事情就简单多了,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就是了。 对方抽调五万兵马增援襄阳,那他就再抽掉一个镇南下,于是立即就让秦勇,带着刚刚铸造好的几门大炮,率领第四镇驰援谷城。 第五镇留守南阳,一万亲卫骑兵作为机动兵力,显然秦大王不打算再主动进军了,而是决定死守南阳和汝州,猛攻襄阳。 原先他是打算击溃孙传庭或者卢象升的一路大军,再全力攻打襄阳。 可看现在的情形,孙传庭拖拖拉拉,卢象升分了五万精兵,按照两人谨慎小心的性子,肯定不会给他决战的机会。 而反观襄阳一下多了足足五万大军,若不能及时攻破谷城,第六镇怕不是就危险了。 其实对华军来说,卢象升分兵还是有利的,让秦宇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襄阳。 不然卢象升的十五万大军在旁窥伺,难免会让华军束手束脚。 而此时孙传庭拥兵八万,卢象升拥兵十万,杨嗣昌拥兵七万,若从战斗力来看,三方实力几乎差不多。 虽然看似分别位于北面东面和南面,将华军包围在南阳盆地,但实则哪一路华军只需两三个镇,都能轻松的收拾。 尽管秦大王是半路出家,但也知道集中优势兵力,各个击破的道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