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4章 叹为观止的高效率-《明末乞丐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毕竟都家大业大,谁都不愿做出头鸟,不愿做那只鸡,不愿意家破人亡。

    从政令下达到各县互调完毕,也只花了短短半月时间,这种效率在以前历朝历代,那是绝对无法办到的,牵扯之广,也是无法想象。

    然而,成果也是斐然的,当一个衙门里的人来自三个不同的县,加上又人生地不熟,不但没有了以前那种抱作一团的默契,反而人人都变得谨慎小心起来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,只要知州知县不是傻子,就绝对不可能再被下面的人忽悠,起码这一届主官是无法被忽悠的。

    而能担任知州知县的大多都是寒门子弟,并非那种不通实物的书呆子,只是简单的磨合了三天,各地的知州知县就将一条条任务安排了下去。

    吏员们不但不敢再敷衍,反而想要表现一番,清查商铺,丈量田地,忙得是热火朝天。

    有各镇的夫人监督,加上和当地的士绅大户又不熟,没有利益上的瓜葛,几乎没有人敢收受钱财,徇私舞弊。

    因为知县大人已经明确告诉过他们,事后那位特使会一一复查,到时查到纰漏,就不是简单的开除了,而是抄家下狱。

    以前各县的吏员衙役捕快之所以故意拖延,不是不愿意执行,而是不敢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和当地的瓜葛已经太深,早已深陷其中,一旦执行势必要徇私舞弊,而那特使又直言,事后会一一复查,叫他们如何敢执行?

    现在却是没有了这种思想包袱,也没有了顾虑,几乎所有的吏员都重重地松了口气,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。

    对于大秦国给了他们这些吏员和当官的一样的地位,还有晋升的机会,要说心中不感激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,尤其是一些世代都为吏员的人,背地里更是暗自垂泪。

    以前的吏员衙役地位低下,除了混吃等死,就是拼命的捞钱,因为干得再好,也没有出头之日。

    甚至连巴结主官,都懒得巴结,巴结的再好也是一条狗,人家离任的时候,也不会多看你一眼。

    如今却是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,尤其是当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捕快被调往襄阳后,所有人都是白天忙着公务,晚上抱着书本恶啃,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。
    第(2/3)页